大鬧天宮、降妖除魔
孫悟空是叛逆與智慧化身
也是經(jīng)典影視、動畫中永恒的符號
時至今日
《西游記》仍然是國產(chǎn)影視第一大IP
西游記的故事,也在被重寫,解構,延續(xù)
當交響樂撞碎五指山的封印
當“悟空”在現(xiàn)代舞的律動中蘇醒
經(jīng)典著作《西游記》
以全新姿態(tài)躍然舞臺
著名舞蹈家王亞彬
將帶著她對舞蹈藝術的獨到見解
以全新視角講述一個
不同于大眾印象的西游故事
【舞韻風華·舞蹈演出季】
舞劇《西游》--
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第十四季
演出時間|Date&Time
2025年6月14日(星期六)19:30
(演出時長約85分鐘,無中場休息)
演出團體|Performance Team
亞彬舞影工作室
顛覆傳統(tǒng)印象的“猴哥”
舞劇《西游》用環(huán)形的敘事結構講述了孫悟空一生的故事。開篇便是在花果山,身邊群猴嬉鬧對孫悟空不再畏懼。孫悟空回憶起自己這一生的故事,從石猴誕生,到稱霸山林、與牛魔王交朋友,再到大鬧地府在生死簿上除名、獲得金箍棒,從被壓五指山、被唐僧解救后一路西行,到路遇白骨精、火焰山再遇牛魔王,再到遭遇蜘蛛精、蝎子精……然而,悟空心中也生出了另一個“悟空”,始終彼此纏斗。
與人們印象中《西游記》電視劇、動畫片完全不同,舞劇《西游》以極簡風格場景、意象化的方式在舞臺上勾勒這些看似熟悉的故事情節(jié)。
舞者們用身體的語言講述著唐僧師徒四人的冒險,他們的每一個動作、每一個表情,都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那個神話世界的新大門。舞臺上的布景和燈光巧妙地營造出了不同的場景,無論是花果山的熱鬧、火焰山的熾熱,還是西天的神圣,都被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在“大鬧地府”中,飾演牛頭馬面的舞者帶上相應動物形象的鐵藝頭盔,扯開兩條長長的白綾,或纏繞或旋轉(zhuǎn),閻王則手拿算盤,與悟空在兩條交叉的白綾所分割出的四個空間中糾纏。
在五指山的場景里,“五指”由五位舞者分飾,每人拿著一人高的長條鏡子擋在身前,雪亮的鏡面映照著悟空,也映照著他內(nèi)心中的另一個自己。
“這里我采用了‘萬鏡樓’的概念,五個人不僅形成手指的形態(tài),寓意著孫悟空被收服,同時作為鏡子,它也是悟空對自己的觀照,營造出無法逃脫的感覺?!?/p>
——王亞彬
中西文化交匯的“猴哥”
對于《西游記》故事中的傳統(tǒng)情節(jié),王亞彬也做出了非常新穎而現(xiàn)代的解讀。在創(chuàng)作過程中,中法兩國藝術家進行了深度溝通,從不同文化背景出發(fā),在作品中交匯融合,形成了一場彼此遙相呼應的藝術跋涉。
這種跨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不僅體現(xiàn)在劇情和角色塑造上,更貫穿于整個舞臺呈現(xiàn)和舞蹈編排中。通過將戲曲、功夫等元素融入舞蹈,與法國著名作曲家洛朗·佩蒂吉拉爾創(chuàng)作的西方交響樂相互碰撞,《西游》擁有了全新的奇幻色彩,成為了實現(xiàn)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現(xiàn)象級作品,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西游世界。
王亞彬相信,《西游》的故事,也能在外國觀眾中獲得共鳴,“它講述的是取經(jīng)路上一個人的自我挑戰(zhàn),其實是人生路上自我修行的主題,觀照的就是人性本身?!?/p>
2024年
舞劇《西游》在中法兩國開啟了巡演
收到了無數(shù)掌聲和觀眾們的喜愛
2024年12月
舞劇《西游》參演了戛納藝術節(jié)
“王亞彬的舞蹈,是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的完美對話!”
——《英國金融時報》
“《西游》讓東方神話有了世界性的表達!”
——法國《費加羅報》
劇情簡介
花果山,時光流轉(zhuǎn),史詩般的命運浮現(xiàn)于悟空日常。孫悟空對于過往的回憶如潮水般涌上他的心頭。他的一生一直在對抗不可能的困難,打傳奇般的戰(zhàn)役。他曾漂洋過海追求永生,在地獄和天堂制造了巨大的破壞。
然而,佛陀已經(jīng)讓他明白,即使是最堅強的意志也無法戰(zhàn)勝命運的殘酷。玄奘前來解救被囚禁在五指山下的悟空。師徒開始了史詩般的取經(jīng)之旅。通過否認自己的欲望和凡人的樂趣,悟空創(chuàng)造了一個二重身,需要不斷地面對他的生死斗爭,即使在追求完成后。
然而,誰也不知道這兩個悟空最終誰會取得勝利,成為有意義的英雄。
從花果山到取經(jīng)路
悟空與二重身的生死博弈
玄奘與命運的終極對話
當神話照進現(xiàn)實
誰才是真正的英雄?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
是否“確認”跳轉(zhuǎn)到登錄頁?